文化产业

文化产业

首页文化产业

宜良小哨村:干巴菌滋生的大产业

2017-07-25 09:01来源:宜良之窗

从1995年开始,小哨村根据野生菌的产量,把山林分段竞价,实施承包拾菌,每年的5月30日,全村的老少都要聚集在一起竞价。一座山头谁出的钱多,当年的采摘权就归谁。从6月开始一直到10月31日,山中的菌子就是包山人的主要收入。

  小哨村的干巴菌早已名声在外,村里决定趁势追击,将以采菌为主的生态旅游进行规模化、标准化。今年在整个村里选择了3个地方搞试点,刘云承包的山正是其中的一处。

  所谓搞试点,就是将原来用木头、油布搭建的简易茅草房,统一改建为石棉瓦加水泥砖块制成的凉棚。泥巴做的灶台也换成用水泥搭建的。完工后,再在地面上铺一层松针,既干净整洁又有农家气息。 

  刘云说,他的棚子从来都是干净整齐的。“别人盖棚子还在用塑料布、广告布的时候,我就用起了帐篷布,而且逐步在改进,帐篷布都花了1200元呢。”

  看着连绵的雨,以菌子为生的村民打心眼里高兴。按刘云的话说,就是早上起床听着外面有雨声,心里就像菌子往外冒一样。雨来了,菌就来了,收入也就来了……

  不止是山上的凉棚。去年11月,刘云重新盖了栋3层的小楼房,连带着家具,总共花了40多万元。院子也修整过,不再是泥巴地,而是抹了一层水泥。

  在小哨村内,常能看到崭新的房子,有村民说:“看别人都盖,我们也贷款盖点新房。”但据刘云介绍,几乎每一家都有车。

  不过,村里的通讯信号不太好。要用智能手机打电话,必须得走到房屋外的街道上。村里没有商店,没有娱乐场所,大家每天晚上看两集电视剧,10点左右就睡觉了。

  无论如何,对小哨村来说,小小野生菌给村子带来了不小的变化。

  出山又回山 

  9000元承包下的山,5个月后就收回了4万元。当时刚19岁的刘云,赚了钱就想着花,买了第一辆面包车,没过多久,又跑回城里继续闯荡